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硕士(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硕士怎么样)

新闻资讯 admin 2024-04-26 14:23 11 0

  【导读】

  高考40年,依旧“以梦为马”

  2017年,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。

  恢复高考,就像一道光,照亮了无数正在变得庸常、琐碎、下沉的生命。人们发现,生活并不完全是打家具、挣工分,经营自己的小日子——尽管这样的日子并没有什么错。人们发现,此山之外,更有遥远的地平线,还可以实现人生路径的新选择。就像海子写的那样:“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,我选择永恒的事业。”>>>

  高考综述丨高考四十年 需打破“分数”之惑

  1977年12月,570万名考生走进高考考场,其中有27万人进入了大学,录取率为4.7%。

  这是被人为中断十一年后,恢复高考的第一个年头。对于那些曾在茫然和未知中等待将来的年轻人而言,高考给他们带来了命运的转机。2017年6月,高考恢复四十周年,全国940万名考生参加高考。相比四十年前,高校录取率从不到5%跃升到76%左右,部分地区超过90%。这一年也被称为“新高考元年”

  四十年来,高考历经多次改革。这项关乎国家和每一个个体命运的制度,始终在变革中前行。>>>

  高考对话丨刘海峰:高考制度公平比科学更重要

  刘海峰: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
  新世纪以来,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。随着招生考试的多样化,高考公平成为社会关注热点。他就“高考制度的公平性”问题接受了新京报访谈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雷颐:恢复高考如一束光

  雷颐,著名历史学者。1956年出生,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数年。后当兵,又复员当工人。他认为,恢复高考是个很伟大的举措,它给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自由选择命运的选择权。恢复高考就像塌方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,让人们在快要闷得透不过气来时,看到那个小孔的光亮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刘海峰:全社会都在议论高考

  刘海峰1959年9月出生于福建龙岩。1976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。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,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。

  现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等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汤敏:谏言扩招从不后悔

  汤敏,1953年12月出生,广东人,经济学家,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。

  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、副代表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。

  2011年2月被聘为国务院参事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孟晓苏:睁眼看世界真解渴

  孟晓苏,知名学者,企业家。1949年出生,1977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学专业。

  1983年至1990年,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秘书。

  1988年、1993年考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门下攻读硕士和博士。其博士论文成为中国房地产改革方案的基础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张俊成:从保安开始是种荣耀

  张俊成,41岁,山西长治人。他曾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,1995年,他上演了“扫地僧”式的传奇,通过成人高考,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(专科)。被媒体称为“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”。现为长治市一所中等职校的校长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陈行甲:高考在人生三公里处

  陈行甲,1971年1月生,湖北省兴山县人。湖北巴东县原县委书记,1988年考入湖北大学数学系。2016年12月2日中午,陈行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篇《再见,我的巴东》告别信,宣布离任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县委书记。现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研究员、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姜明安:高考让我们不再盲从

  姜明安,1951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汨罗市,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。

  1977年,姜明安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。他是我国恢复高考后北大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白岩松:高考恢复公平和梦想

  白岩松,1968年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。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、记者。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(现中国传媒大学)新闻系。

  1993年,25岁的白岩松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工作,成为第一个在《东方时空》露面的新闻主持人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陆步轩:用30年与北大和解

  陆步轩,1965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,1985年以531分,陕西省第十四名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。1992年起“下海”经商,2003年,因在西安街头卖肉的事被媒体曝出,被称为“北大屠夫”,后进入体制内工作。

  2016年8月辞职,远赴广东重操猪肉生意,打造行业领先品牌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止庵:时代的公交车有了座

  止庵,本名王进文,1959年生于北京。1977年以340分(满分400分)考入北京医学院口腔系(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学院)。

  学医5年,做医生2年,当记者5年,外企工作11年,之后回归书斋,研究张爱玲、周作人,著有《惜别》《周作人传》《神拳考》《樗下读庄》等二十余部作品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海闻:“改革开放”始于高考

  海闻,浙江杭州人。1969年奔赴黑龙江虎林县插队,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。1982年赴美读书,成为恢复高考后北大自费留学第一人。2005年至2013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。目前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、美国大学终身教授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办人、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、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张泽群:高考让我相信梦想

  张泽群,1965年4月生于河南郑州,1982年到1985年四次参加高考,终考入北京广播学院(现中国传媒大学)播音系。1994年秋调入CCTV青少部,主持《12演播室》。现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,2006年到2011年连续六次主持央视春晚,2009年获金话筒播音主持作品奖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徐小平:青春走出绝望深渊

  徐小平,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,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。毕业后进入北大工作。1987年出国深造,回国后加入新东方,与俞敏洪、王强并称为新东方“三驾马车”。

  2011年创立真格天使投资基金,为中国青年创业者提供早期资金支持,共投资两百多家企业。是国内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,被称为圈内最受创业者欢迎的天使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周国平:一生不能白白交代

  周国平,知名学者、散文作家,1945年出生于上海,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1978年考取中国社科院哲学系研究生。

  目前是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,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。代表作有《尼采:在世纪的转折点上》、《善良丰富高贵》、《妞妞:一个父亲的札记》等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马勇:通过高考走出农村

  马勇,1956年生于安徽最贫穷的濉溪县,1978年考入淮北煤炭技术学校,1979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,1983年考取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,毕业后进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。

  中国知名历史学者,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,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著有《汉代春秋学研究》、《梁漱溟评传》、《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》等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华生:恢复高考是回归文明

  华生,著名经济学家,1953年出生。15岁在苏北农村插队和务工11年,后进入当地集体工厂当工人;1978年考入南京工学院(现东南大学)马列师资班,1982年毕业,同年考取社科院研究生院财政系。

  1984年参与“莫干山会议”,1986年被评为首批“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”,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之一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梁建章:建议放开各个大学自主招生

  梁建章的履历担得起“天才少年”和“商界传奇”的名号:13岁时在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获奖;15岁进入复旦“少年班”;21岁获得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硕士学位;29岁创办携程旅行网,4年后上市,创下纳斯达克3年来开盘当日涨幅最高纪录……又一个4年后的2007年,在携程发展得如日中天之时,梁建章辞去CEO一职,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深造,专心研究人口经济学,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;2012年开始担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。>>>

  高考影像丨回望高考40年

  “老三届”、炎热的“黑七月”、“3+X”、“估分”、“高校扩招”、“分省命题”……成为不同时期高考考生的集体记忆,站在2017年的当下,回望这些或继续存在或已成历史的瞬间,时代的意义与烙印似乎更加清晰。>>>

  亲历者说丨史锐雪:“高考仍是改变命运的大门”

  从1977年到2017年,高考历经几代人、走过40年。无论哪一代人,在当时都相信高考会是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一道门——比如,2003年才参加高考的史锐雪。这位如今的万国置地总裁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“80后”这一代考生,他们的少年和青年时光赶上了中国发展最快的20年,也赶上了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普及的20年。目前,史锐雪带领下的万国置地已经成为中国海外置业界的领军企业。她的故事,也是一代“80后”企业家通过高考改变自我,成长、奋斗的故事。>>>

  高考对话丨储朝晖:考大学应是学生和高校“谈恋爱”

  储朝晖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,主要从事教育发展与改革,教育管理与政策,教育史研究。

  近年来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越来越多,面对国外高校的冲击与挑战,中国高考走向何方?他就“中西方高考制度对比”话题接受了新京报记者访谈。>>>

  高考对话丨吴霓: 高考改革不可能是一片赞扬

  吴霓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、中国教科院-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曾作为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战略组成员参与纲要研制工作。

  恢复高考四十年来,高考制度改革在不断进行中。我国高考制度为何、发展趋势怎样,为此,他就“高考制度发展与变革”话题接受了新京报记者访谈。>>>

  高考数据丨40年,录取率从4.7%至76%

  高考四十年之“最”:录取率最低的一年:1977年,4.7%。考生最多的一年:2008年,1050万。

  年龄最大的考生:2001年,教育部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,1929年出生的南京退休老人汪侠投入了高考大潮,截至2015年,他已参加15次高考。>>>

评论区